当前位置:江南国学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内容

同样的画符箓念咒语,为何你念的不如修行人念的灵呢?

2024-03-20 12:30:38国学文化754
咒语属于法术的一种,以某种特别的顺序或特殊音节念出,以促成某些的特殊效果的语句。语言禁忌发展到极点,达到灵物崇拜程度 ,就可能形成引 。咒是口头语言禁忌 ,平时禁止使用。咒语的文字表现形式是符箓。咒语并非迷信,是人类表达意念的一种语言。

一提到咒语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急急如律令”。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就是“迷信”的化身,毕竟,你怎么样让人凭空相信念几个汉字就能有不可思议的妙用呢?
并且,你念和他念都是在念,为什么你念就能有作用,他念就成了日常的读诵呢?这其中的道理若讲不明白,也就很难让人真正相信咒语的妙用,相信修行是我们这一辈子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道法,源于自然,融于生活。现如今网络和民间各类道法不明,正统道法传承越来越少,我是江南李道长,希望能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有缘人可以直接与我咨询(微信:dao3668)
很多咒语的发声方式——如转音、重读、不读或读半边等——如果没有师父的传承,单靠自己摸索不但学不会,还很可能学成旁门左道,最后受到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中国民间旧时,众生离世后请僧人、道士念经超度亡灵 ,要在房屋四壁上贴符 ;盖房上梁时 ,在房梁上贴符;孩子生病时到寺庙里求符。符是一种奇特的图画,充当文字符号,代替语言的力量,用来作避邪镇妖之用。
5117655_5117655_1283861010705_mthumb.jpg
咒术、魔法、巫术,在这里,它们所指代的意思是相同的,它们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利用仪式、咒语,或者其他秘术来达到目的,借助自然的力量,精灵或者恶魔什么的力量来达到目的。
咒语在道教中运用广泛:道法凡结坛有净坛咒、镇坛咒;登坛先有卫灵咒;画符有书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诵经先念开经玄蕴咒;至于召将咒则和道书记载的天将神吏一样多;杀鬼制魔、捉妖,也都有相应的咒。没有咒就没有道教的法术。同时,咒语已渗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融化进他们的人格中去。道士净手、吃饭、沐浴、理发等都要诵咒。不仅正一派擅于诵咒,全真道授戒也有相应的咒语。
道教施法仪式中,常有咒语、掐诀、步罡等,它们和书符一起成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画符念咒、掐诀步罡来施行法术,以增强人们战胜邪恶的信心。这些法术本身具有使人类在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

除了以上几点外,咒语更为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和自己的内心建立联系,唤醒自己。

道教讲,唯有以赤诚之心,才能感格天心,咒语之所以能够行之有效,最首先的一点是持诵之人要有一颗不二心,这一点,也正是道教信仰的根基。


基于以上几点(先不去谈咒语背后的神秘主义),我们可以发现咒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有着华夏特色的传统文化根基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迷信”就能概括其大纲的。

需记住一点,当我们在武断地否定某一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时,其实是在给自身关闭了认识新世界的大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童子命要怎么化解,化解童子命的方法

童子命要怎么化解,化解童子命的方法

大家好,我是江南李道长,很多人都知道童子命这个说法,但是一直不以为然,并没有认识到童子命的严重性。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知道自己是童子命要怎么办,如何化解,那么化解童子命具体又有哪些方法呢?首先,童子命...

阴债真的要还吗

阴债真的要还吗

“债”就是一个人所欠下的债务,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受生债”、“前世债”、“地府债”等等,其实这些都可以统称为阴债,只是各自的类别有些不同而已。人在投胎以前,需先在天京地府结算自己上辈子的福报或是亏欠,这...

信道,还是信神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道教化

信道,还是信神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道教化

如何认知道家与道教的关系,学术界与宗教界的观点历来各有不同:大多数的学界研究人员认为,道家是以老庄思想为代表、以魏晋玄学和隋唐重玄学派为衍生的哲学思想,是对宇宙生化、天人相应的解读,着重强调一种朴素的...

改命与改运的真相:有阴德者,必有阳报!

改命与改运的真相:有阴德者,必有阳报!

1宋朝有两兄弟宋郊、宋祁,在读书的时候,有个道士替他们看相,说弟弟会考中状元,大哥也会榜上有名。十几年后考完春闱,又遇到那个道士,他对大哥宋郊说,看你风采奕奕,精神饱满,更胜往昔,必定曾经救活数百万的...

道教的报应观,“因果”与“承负”共同作用!

道教的报应观,“因果”与“承负”共同作用!

世界上有的人富贵,有的人贫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学过道,就会有各种见解:说“拼爹”的,只看别人家庭出身;持“学历观”的人,说学历才是根本;谈风水的人,则说祖坟砂明水秀,阳宅临官禄地;讲“成功学”...

【道论】五脏养生要言 | 道教玄宗,窥探天机

【道论】五脏养生要言 | 道教玄宗,窥探天机

清代医家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他说 “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戒怒——养...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